(觀察者網訊)距離北京冬奧會還有5天時間,冬奧村已於27日正式啟用,迎接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員、媒體記者等。冬奧會期間嚴格的防疫措施給來自日本的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共同社報道稱,北京冬奧會的防疫“泡泡”才是“真家夥”,東京奧運防疫沒法比。
日本時事通信社體育部記者描述稱,其所搭乘的前往北京的飛機上乘坐的隻有涉奧人員,在抵達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透過飛機小窗就可以看到身著全套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
時事新聞社記者寫道:“那一刻,我就已切身感受到進入了比日本采取更嚴格新冠防控政策的世界”。
在機場內,可以看見入境管理人員、病毒檢查人員、接待員等所有人都穿著防護服,但是接待都很熱情。
在接受核酸檢測之後,一行人乘坐專用大巴到達北京市內的賓館,車內也充滿濃烈的消毒液的味道。共同社記者發現,從機場前往酒店的專用大巴上,駕駛席用塑料圍了起來,酒店也用柵欄與外界隔絕。辦理入住手續後,涉奧人員們被嚴格要求在機場的核酸檢測出結果前隻能留在房間內。此外,入境後,“閉環”內的記者有義務每天進行核酸檢測。
海外入境者在接受核酸檢測,圖自日本共同社涉奧人員隻能在被稱為“閉環”的區域內活動。被指定為“閉環”區域的隻有體育場、媒體報道處以及指定的酒店和車輛。相關建築物被高牆和鐵柵欄圍了起來。時事新聞社記者稱,這種徹底的態度強烈地反映了中國繼續實施“新冠清零”政策的意向。
時事新聞社記者把這一阻斷同外部接觸的防疫政策同東京奧運會上施行的“防疫泡泡”進行類比。
日媒記者寫道,采用“防疫泡泡”的東京奧運會上,即使是海外入境者,經過一定的隔離期後也可以自由外出。東京奧運會上的防疫措施因此被批評為“有洞的泡沫”,但北京奧運會的泡沫與其說是“泡沫”,不如說是“看不見的牆”。
日本共同社派往北京的記者稱,北京奧運會“泡沫”的嚴格程度是東京奧運會所無法比擬的。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員和其他涉奧人員還被要求,除了吃飯、訓練或特定的其他時間,都必須戴上N95或其他醫用口罩。 如果運動員在奧運村或其他地方檢查時,體溫達到37.3攝氏度或以上,他們必須在短暫休息後再次測量體溫。
東京奧運會時,運動員則被建議使用無紡布口罩,且體溫達37.5攝氏度才進行第二次體溫檢查。
時事新聞社記者還提到,北京市和舉行滑雪比賽的張家口市之間距離約200公裏,可以乘坐高鐵往返。記者在車站的候車室裏發現,工作人員使用棉簽在椅子和桌子表麵摩擦後放入病毒檢查液,搜尋著“看不見的威脅”。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各項防疫細節中,記者們感受到了中國“無論如何也要把奧運辦成功”的團結的意誌。
1月29日,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媒體吹風會舉行,北京冬奧會醫療小組首席專家麥克洛斯基表示,閉環內防疫措施運轉順利,能有效確保涉奧人員和中國公眾安全。
他說:“截至目前,閉環內所有防疫措施運轉順利,我們完全可以信賴它。我相信,對於涉奧人員和中國公眾來說,北京冬奧會會是一個安全的賽事。”
麥克洛斯基首先強調了防疫手冊的重要性。他說,防疫手冊是每名運動員、相關涉奧人員、中方保障人員必須遵循的準則,包括:遠端防控,疫苗接種,閉環管理,核酸檢測、追蹤與隔離等,特別強調嚴格的個人防護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必須要落實好,才能保證閉環安全,保證賽事順利舉行。”
當有記者問到“是否會出現閉環內外疫情滲透”時,麥克洛斯基說,東京奧運會就采取了類似的閉環管理政策,從最終效果看,並未出現閉環內外交叉傳播,影響日本民眾的情況。“正是有這一經驗,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認為,現在的閉環管理政策能有效運轉,隻要嚴格執行,就能防止疫情滲透。”
麥克洛斯基表示,隨著抵達中國的各代表隊人數持續增加,未來幾天,檢測出陽性的病例數可能達到峰值。“在我們的(防疫)體係中,所有檢測為陽性者都要接受複檢,如果複檢仍呈陽性,則會識別為確診陽性。我們所麵臨的挑戰很艱巨,但我們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出現零病例,而是要切斷疫情傳播。隻要嚴格執行閉環管理,進行核酸檢測,就能在第一時間篩查出病例,阻斷傳播、阻止擴散。”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